甘南拾零
拉卜楞寺
岁月的涛声,点燃无数盏酥油灯的瑰丽。温暖的阳光下,一千种声音随风飘过,折叠一个民族金色的畅想。
晨雾袅袅、壁画生动、金顶辉煌……每一个游子紧掩的心灵在此豁然敞开。
(资料图)
成群的藏胞走在天堂的幻影里,宁静的风使他们幸福而安详。踏着泥土和种子的舞蹈,无数种智慧静静地守候那轮圆满的新月,一任盛大的法典开遍夏河的田野,和着牛羊的欢鸣穿梭于空旷的钟声里,让桑科草原感受生命的呼啸。
远方,一群藏羚羊奔跑在彩虹下的山脊上,仿佛一串串念珠牵引着谁的愿望,在蓝天白云营造的牧歌中,乘着温暖的阳光飞翔千年的尘封。
草原、海子、金殿,无数经幡涌颂,让那些虔诚的信仰匍匐向前。一任所有的炊烟飘过神的莲座,所有的祝福点燃自己的黎明,在糌粑和马奶酒的芬芳中府拾滚滚红尘。
以一种独特的古色古香,亮丽在神灯的尽头,无论是为生命而歌的祷告,还是为信念而生的灵魂,都在每天的清晨和黄昏中,放飞甘南草原的自尊自强……
达宗湖
拥抱夏河的高原之珠,双眸放射着迷人的光彩;盛满圣洁的神湖,碧波绽开了无边的湛蓝。
纯净、安详、秀丽、庄严。仰卧在海拔3100米的怀抱,梦幻般迷离的眼眸,将水天点化为蓝色的绸缎,叠映达里加山起伏的线条、飘忽的云朵以及强烈的紫外线,恰到好处的将拉卜楞寺的肃穆定格成桑科草原遍地盛开生命的风景。
经幡飘舞,香烟缭绕,经轮常转……多少虔诚的心在仰望中打开神湖的天窗,成为一碰就响的水;碧蓝清澈,涟漪轻漾,鸟的乐园……众人感恩地捡拾夏河的春色。
鸟群摆动着灵翅,让快乐摇曳的阳光以另一种形式,嵌入天堂的醉眼。于是,从深入骨头的纯净里演绎热爱乡情的身影,奏响雪峰、牧歌和格桑花一脉一脉的冰肌玉骨。
梦幻般的感觉,天堂般的胜境。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水,成为中外游客洗涤俗尘和心灵的栖息之地;一种静与美的和谐,让褶皱隆起的曲线,拥着拉卜楞寺传出的诵经声贯穿于时间的风口,盛开香浪节千古的魅力。
一段三叩九拜的守望情节,裹着甘南高原的锐气,转经筒上亘古的雪山的身影;一道清澈的朝圣之路,已在夏河的肩头,铸成千古神话的飘逸……
扎尕那
云雾缭绕的石城,默默地坐在甘南,四面壁立千仞的石峰便是它的灵魂。
璀璨生辉的光盖山耸起豪迈的独白,标志尊严的厚重;山神涅甘达哇张开巨大的胸怀, 承载着千年来质朴的青藏高原独特的民风。
峰入云端,清流跌宕,牛羊哞鸣,宛如画中仙境。
斑斓璀璨,惊世骇俗,恍若天上人间。
跌入眼眸的风景越过红尘,晃动着远古原始的身影,手掌里生出大拇指摁开的传奇,守着铁一般的性格,让一排排藏式踏板房演绎着千古浪漫,沉睡在和谐的梦中。
拉桑寺经幡舞动,钟鼓沉沉。阳光穿透云层的神圣,照耀田野里青稞的层次在信念里开花;袅袅燃起的烟雾,让牛粪散发平和的温暖,在转经筒不知疲倦的旋转中,为心中的信仰朝诵。
草坡上悠闲回眸的牛羊,依恋着家园的淡定从容,被卓玛弹拨成天外的神曲;而扎西盛开在青藏七月的歌谣,悄悄进入村寨,拉长了石城相思的春梦。
扎尕那,镶嵌在石头里的历史,埋藏在天堂里的画卷,层层叠叠,浩如烟海,让每一个前来拥抱它的游人醉卧在时空里,穿越格桑花的美丽独享人间仙境的安逸。
桑科草原
桑科草原,牧民生命里最美丽的草原。
一团穿越时空的早霞,从五千年的历史腾跃而出,在广阔的乡情里烙下血色的剪影。生命的韵脚,踏响烈酒飘洒的醇香,让母亲河闪烁的光芒,书写草原唯一的奔跑和叙述。
一声长嘶、奋力一跃,一道长城的虹,跨越阿尔玛卿山的雄伟,跨越拉卜楞寺的神秘,跨越帐篷盛满的祝福,以摧枯拉朽的神勇和无所畏惧的气魄,劲舞照天烛地的自信。
万马奔腾,草原是一生奔跑的道路。风在身后雷鸣,山在前方延伸,而思想的归程,已在翻卷的鬃毛上演绎一种充满血性的灵气与风骚。这绝版的威武,拔节着烈烈嘶鸣的英雄气概,惊艳了唐诗宋词的目光。
牧歌生动,炊烟袅袅。草原有多么广阔,奔腾的骏马就有多么大气,而无声的叙述也就有多么深刻。每一处毡房柔中带刚的回眸一笑,温暖了所有的寒夜与过往,把一生的辉煌在“风吹草低见牛羊”诗意里锁定!
于是,贫穷与富贵,与之无关;高贵与卑微,与之无关。一尘不染的情感跨栏而出,梳理着驰骋的雄风震动四野,悠扬一个民族的胆魄,让那片和谐而来的气息,点燃桑科草原的梦想……
□刘志宏
(兰州日报)
标签: